原标题:大1路引领北京公交环保之变
(资料图片)
摄影/本报记者 黄亮 摄像/本报记者 柴程
“咔嚓!咔嚓!”蓝天白云之下,大流线型的中国红“大1路”驶过天安门,在游客们的快门声中,定格了首都北京的“经典镜头”。提起北京公交,大家都会想起行驶在长安街上的1路。由于历史悠久,作为北京公交“老字号”的1路也被老北京亲切地称为“大1路”。从京华CNG压缩天然气车,到黄海后置柴油车,再到福田LNG液化天然气空调车,再到现在运行的中国红纯电动车……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了解到,以1路为代表的北京公交,通过一代代的车型置换,践行环保理念,为“北京蓝”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柴油车到清洁能源车的世纪之变
柴油公交车是上世纪北京公交的主力车型。北京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科信部副经理郭庆亮介绍,1976年北京汽车修理公司试制成功黄河牌铰接车,这款经典的红白相间“黄河通道”车首先投入北京公交1路运营。当时北京公交六成以上的公交车采用黄河牌,还有一部分公交车采用解放牌,剩下一小部分是无轨电车。
“但无论是黄河牌还是解放牌,共同的特点就是冒黑烟,有污染,噪音大,老百姓的乘坐体验并不好。”郭庆亮说。改变来自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首批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客车投入1路运营,也就是BK6111型CNG公交车。这款黄绿配色、方方正正的公交车是北京第一代清洁能源公交车,也是首都公交在新世纪之交对蓝天的一次郑重承诺。
“这可以说是公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当时我还在公交保修公司,对此记忆犹新。除了1路全部车辆由柴油车换为天然气车外,4路、57路、52路等重点线路也换成了天然气车。” 郭庆亮说,无论是对于1路还是对于北京公交,“油变气”都是一件新鲜事儿。然而这批换新车辆虽然环保,在运营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这批CNG公交车在满载运营情况下动力难以跟上,无法满足大客流运营需求。
十几年前,大客流是北京公交的运营难题。当时北京运营的地铁线路也仅有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公交仍是市民出行的主力交通工具。但CNG公交车除了“拉不动”乘客,其长度也仅有11米,“装不下”太多乘客。在反复权衡环保和实际运营需求后,2005年,18米“大通道”重返1路,这次所使用的车辆为丹东黄海DD6180S01型柴油公交车。“别看黄海车是柴油车,在当时就已经达到了国三标准,在环保上相当先进。”郭庆亮说。
从2005年至2012年,黄海车一直运营。2012年9月28日,为了向祖国生日献礼,1路再次更新了车辆,这次上场的是当时最新一代的清洁能源环保车——由北京福田生产的BJ6180C8CTD型LNG铰接式18米公交车,也就是北京市民所熟悉的蓝白公交车。虽然这批车也采用了天然气燃料,但是由CNG压缩天然气改为LNG液化天然气,车辆发动机动力更强、续航更长,能满足当时的运营需求。在郭庆亮看来,这车“既能装”也很环保,排放极少。
可以说,十年前福田清洁能源车代表着北京公交的环保形象。而随着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车也陆续进入北京公交运营范围。北京大批量采购新能源公交车是从2015年开始,到2018年已经陆续更新了一万余辆,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车。尤其是2017年10月22日,对于1路乃至北京公交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当天GTQ6186BEVBT3型18米中国红纯电动公交车在1路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北京公交第一批正式投入运营的18米纯电动公交车,标志着北京公交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已超九成
在北京整个“公交家族”中,1路可以说是排头兵。以1路为切口,可从中了解北京公交环保变迁史。最新的车型、最新的车辆和最新的技术,1路往往都是“尝鲜者”。1999年,1路首试天然气新车,拉开了北京公交的环保大幕。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技术更迭,天然气、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等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柴油公交车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车已成为北京公交主力车型。
据测算,在柴油车时代,北京公交集团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公共电汽车,占总体的95%以上,除车辆能耗外,公交集团其他部分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来自于办公、公交场站等固定源,占总体的5%以内。因此一直以来,节能降耗一直是北京公交集团全力推动的重点事项。
北京公交集团科技信息部副经理刘宝来介绍,十年来,北京公交车辆更加清洁环保,能源结构也由以柴油车为主力车型时代,历经清洁能源天然气发展,向当今的“零排放”纯电动车、氢能源车发展方向迈进,成为全世界车辆规模最大、能源种类最全、新技术应用最多、运行里程最多的公共交通企业。
同时,车辆能源结构也由2013年以前的以柴油车为主,逐步发展到2017年的柴油、天然气、新能源三足鼎立的车型格局,2017年以后北京公交快速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等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车,形成了当前以新能源车为主力车型的新型能源结构。目前,北京公共电汽车共计23747辆,其中:柴油车1495(占6.3%)、天然气车6795辆(占28.6%)、新能源电驱动15451辆(占65.1%)。
高标准淘汰老旧公交车降低能耗
刘宝来介绍,在更新车型的同时,北京公交集团执行较高标准,淘汰老旧公交车,多年来,北京公交车辆排放标准持续高于国标、地标要求,在国内率先投入国Ⅲ、国Ⅳ、国Ⅴ、国Ⅵ排放标准公交车,2006年投入国Ⅳ排放标准公交车,2010年投入国Ⅴ排放标准公交车,2015年投入欧Ⅵ排放标准公交车,与国际发达国家实现同步发展。
对于老旧车辆的淘汰,北京公交严格遵循国家强制报废法规要求,按照《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公交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13年,北京公交执行车辆使用10年列入年度更新计划范围,进行淘汰处置,优于国家强制报废标准,使老旧车辆提前退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经过持续更新,北京公交集团的清洁能源、新能源、电驱动公交车已由十年前的3934辆(占比18.5%)发展到目前的22246辆(占比93.7%),车数翻了超过5倍,氢能源也从0发展到217辆,成为全球首次大规模使用氢能源并为冬奥会提供氢能车运输服务的公交企业,平均排放水平由国III水平,发展到目前的国V水平。
持续的革新带来了能源消耗的显著下降。据统计,能耗由2016年的72.2万吨标煤下降到目前的41.8万吨标煤、碳排由2016年的148.5万吨二氧化碳下降到目前的90.3万吨二氧化碳,车辆燃耗、电耗分别由十年前的百公里40.18升(或公斤)、105.7度,下降到目前的32.76升(或公斤)、105.17度,下降了18.5%、0.5%。
软措施让“老司机”降低能耗
除了更换车型、淘汰老旧公交车等硬措施,北京公交集团下属分公司、车队也采取了诸多管理措施降低能耗。
“比如在日常管理方面,严格要求驾驶员出车前、收车后例检,对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实行‘三不准’措施,即:车队不准放、调度不准派、司机不准开。除此之外,通过培训教育、技术练兵、经验交流、奖优罚劣等措施,营造节能氛围,鼓励司机点滴节能。”刘宝来说。
众所周知,同一个汽车不同的人开耗油不同。在同样的环境下,均速开车会比急刹急踩更省油。那么如何调动“老司机”的节能积极性呢?考虑到车型、季节、道路条件和客流量等因素,北京公交集团根据车型车种类别等因素,确定了百公里燃耗定额管理模式。具体来说,由集团公司分车型下达百公里单耗指标,各客运单位按月分解到各线路,落实到车辆和司售。再通过对司售人员按照“节奖费罚”原则每月进行考核,将车辆节能考核工作落实到车、落实到人,促进了点滴节能,不断强化节能降耗的日程管理体系。
数读北京公交
2012年末,公共电汽车共计21240辆,其中:柴油车17306(占81.5%)、天然气车3244辆(占15.3%)、新能源电驱动690辆(占3.3%)。
2017年末,公共电汽车共计26707辆,其中:柴油车11357(占42.5%)、天然气车8397辆(占31.5%)、新能源电驱动6953辆(占26%)。
目前,公共电汽车共计23747辆,其中:柴油车1495(占6.3%)、天然气车6795辆(占28.6%)、新能源电驱动15451辆(占65.1%)。
声音
司机:从“全身湿透”到“冬暖夏凉”
18米中国红纯电动公交车只在大1路使用,堪称北京公交的“独一份”。1路驾驶员李彦辉有幸成为开首批车的驾驶员。“我迄今还记得新车刚运营的那几天,数不清的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体验中国红纯电动车,大家不坐先到的福田车,特意来体验新车。新车颜值高、噪音小、冬暖夏凉,上车的乘客都夸赞。”李彦辉说。
18米中国红纯电动公交车代表着北京公交的最先进技术,目前仍在长安街上运营。即使现在,开车的李彦辉也经常能看到对着车辆拍照的人们。然而“幸福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作为一名一线驾驶员,李彦辉在1路从事驾驶工作18年,驾驶过4种车型。对他来说,车辆几乎每天都接触,就像朋友一样。他熟悉每一种车型,更深谙车型升级变迁的“密码”,那就是环保和舒适。
“刚工作时,我驾驶的京华巡洋舰压缩天然气车,发动机前置,噪音很大且密封不好,一到夏天,发动机热气烤得驾驶员大汗淋漓,一单程下来全身都湿透了。上一天班,驾驶员非常疲惫。”李彦辉回忆道,“直到2007年换黄海后置柴油车后,发动机改为了后置,夏天也不会散发大量热气。同时,车厢宽敞明亮,车身稳定性好,安全性好,车厢内铺了防滑地板,前后门一级踏板采用醒目的黄色防滑标识,乘客上下车方便、安全,驾驶员驾驶也更轻松些”。
2012年,1路再次换新的福田LNG液化天然气空调车,对于驾驶员来说非常友好。李彦辉说:“车辆加装了空调,为驾驶员提供了很好的驾驶环境,乘客也告别了冬冷夏热的乘车环境。同时,发动机噪音低,更环保,尾气排放量大幅度降低,接近零排放。”而在此基础上更新的中国红纯电动车,不但环保舒适,还加入了很多高科技设施,大幅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对于驾驶员来说,中国红纯电动车也带来了绝佳的“情绪价值”,因为开中国红纯电动车本身就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你看它行驶在长安街上,流线型的造型十分漂亮。车辆密封好,噪音小,采用了低地板,老年人和腿脚不方便的乘客一步就能乘车,车上还配置了360度主动安全预警系统,防碰撞预警、道路偏离预警等等,大幅度提高安全行车率。我们开得舒心,乘客坐得也放心。”李彦辉说。
乘客:从“不得不坐”到“专门打卡”
通过一代代的升级,公交车不仅给驾驶员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也给乘客带来了越来越舒适的乘车环境。对于老北京来说,他们对上世纪的公交车可谓“又爱又恨”。说爱,是因为公交车是出行的唯一,谁也离不开它;说恨,是因为乘客多,车厢环境差,乘坐体验并不愉快。
轰隆隆的发动机,挥不去的黑烟,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民的北京公交记忆。“那时候,私家车很少、地铁线路极少,公交车几乎是人们上下班采用的唯一交通工具。车上人那是真多啊,售票员都得把人往车上推。车都是柴油车,冒着黑烟,噪音也很大,还没有空调,真的是冬冷夏热。”提起年轻时坐公交的经历,1952年出生的北京市民梁守芝记忆犹新。
梁守芝老人在退休前曾是北京育才学校的职工。“七八十年代,我还在上班,那时候公交车一启动冒着黑烟,甚至看不清人,在冬天四面漏风特别冷,手感觉都要冻僵了。”梁守芝回忆。当时,公交车乘客特别多,乘客在车外上不去车,售票员除了卖票最主要的工作是将乘客推上车,根本顾不上提供“优质服务”。
因为小时候的一场疾病,梁守芝患了小儿麻痹症,做过几次手术,右腿整整比左腿短3寸多,走路需要拄拐杖。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她十分关注公交车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公交车车型的变化,公交车尾气看不到了,车辆更加干净安静了,车上有空调和暖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同时,逐步更新的车辆标配低地板设计,让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无忧。随着近些年来地铁线路的发展,公交客流减少,公交车座位更多,司乘也有更多的精力服务老年人了。
“上世纪我们乘坐公交车,可以说是不得不坐。那时候没有地铁,家里也都没有车,大家只能乘坐公交车,体验好不好都得坐。现在,我退休了,我会经常专门乘坐公交车,沿途看看风景。我特别爱坐大1路,经常会从老山坐1路到四惠,再从四惠坐车回来,看看长安街的美景,心情也特别好!”梁守芝说。(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