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量化管理

2023-08-28 12:09:48 领导力开发杨天河

标准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量化管理

一、三化共性:总结最佳实践打造标准


【资料图】

从本质和价值创造逻辑出发,能够更好地把握共性:

标准化管理的本质是统筹创标创效。即通过诊断策划精准有效投放资源,通过人机协同打造创标创效能力,通过创标创效活动打造标准创一流,最终大幅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完美执行。即通过围绕战略落地制定能力强化计划,通过统筹员工创标创造一流标准,通过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推进完美执行进而打造一流指标,最终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量化管理的本质是衡量标准创效。即通过统筹梳理标准有效指导工作,通过员工自主管理激发工作主动性,通过领导监控工作及时纠偏确保质量,最终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

由此可知,三者共有核心词为标准,而标准是源于最佳实践,不是最佳实践的标准是伪标准,所以可以将三者的共性概括为通过总结最佳实践打造标准。

二、三化侧重点各不相同

要把握侧重点,重点从本质和效果角度来考察:

标准化管理的本质是统筹创标创效,在统筹梳理最佳实践进而打造标准中创效,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完美执行,通过梳理最佳实践打造标准,并通过完美执行打造一流指标,最终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量化管理的本质是衡量标准创效,通过梳理出整体及阶段衡量标准,让员工实现自主管理,进而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质量。

由此可见,标准化管理侧重创标创效,精细化管理侧重完美执行,量化管理侧重自主管理。

三、没有精细化的标准化是粗放的规范化,没有量化的标准化难以复制

很多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并建立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其中相当部分的企业只是在公司层面、部门层面和专项管理层面进行了标准化,但在操作层面往往缺乏标准化。因此,没有精细化的标准化只是粗放的规范化,员工很难以此指导行动, ISO体系也往往难以得到贯彻执行。

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企业总结出了大量最佳实践并且创造出一流标准。然而因为缺乏过程量化和整体衡量标准,企业内部运作过程中,指标可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其它企业在向其对标过程中,往往也难以复制其标准,指标虽有改善但离一流指标尚有空间。

由此可见,没有精细化的标准化是粗放的规范化,没有量化的标准化难以复制。

四、不能形成标准的精细化是伪精细化,没有量化的精细化难以执行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梳理一流标准并且完美执行。在梳理最佳实践的时候,如果不能形成标准,这种精细化只能称之为伪精细化。同样,不能梳理出最佳实践的标准只能称之为伪标准化,此时的精细化同样也只能称之为伪精细化。

精细化的侧重点是完美执行,如果没有阶段衡量标准,我们很难知道自己各个阶段的工作是否达到要求,往往只是在整体工作完成后才发现自己的工作可能存在问题,此时再修正基本上不太可能。同样,如果没有整体衡量标准,即使工作完成后,自己也未必清楚是否达到标准,以致经常会出现员工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领导不满意的情况。

由此可见,不能形成标准的精细化是伪精细化,没有量化的精细化难以执行。

五、没有形成标准的量化尚未成熟,没有精细化的量化难以完美执行

量化管理的目标是自主管理。如果在量化管理过程中,没有梳理出标准,员工在工作中往往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同样的工作不同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出现较大的偏差。此时的量化管理,只是说是比较粗放的量化管理,远未成熟。

在量化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精细化管理,往往是大过程有量化但核心细节不够精细化。此时,员工往往因核心细节所处的大环节衡量标准难以通过,需要反复查找问题和不断试验才能最终达标。即使达标,也但不代表员工在核心细节处理的足够完美,下次再执行仍然可能存在问题。如果该核心细节有大量员工需要面对,则因此而导致的试错和浪费也会非常大,导致大量的人难以完美执行。

由此可见,没有形成标准的量化尚未成熟,没有精细化的量化难以完美执行。

综上,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量化管理的共性是总结最佳实践打造标准。标准化管理侧重创标创效,精细化管理侧重完美执行,量化管理侧重自主管理。没有精细化的标准化是粗放的规范化,没有量化的标准化难以复制。不能形成标准的精细化是伪精细化,没有量化的精细化难以执行。没有形成标准的量化尚未成熟,没有精细化的量化难以完美执行。

上一篇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95后小伙怒砸自己日料店!有人看不下去了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

精彩推送